close

■特殊生性別平等教育─智障學生的性別教育策略(96年12月17日)


文/李奕萱


  智障生與一般生一樣,有情感、需求與欲望,但受限於自身的障礙及教育、社會風氣的限制,對於性別教育的需求反而易被忽略或有錯誤認知。為了避免受到不當的對待與傷害,給予他們正確的性別教育知識、概念與態度,學習保護自己,表現合宜的行為,是必然的趨勢與重要議題。

  由智障生的學習特性
 
  智障生雖然都有認知功能不佳及社會適應困難等共同問題,但仍會受其障礙程度、個人及環境等因素影響而有個別差異,使得實際表現不盡相同。
 
  一般而言,智障生的生理發展與動作協調能力較同齡者緩慢,學習能力也較弱,其記憶力普遍不好,學習事物很容易忘記,須反覆練習以幫助記憶。且其注意力較不易集中,不能同時注意多樣事物,易受周圍聲光物刺激而影響注意力的集中與持續度,對思考、理解及抽象思考能力較弱,因此易影響其學習成效。
 
  在論及智障者的學習特徵時,我們會著重在下述幾項特徵;對刺激反應不佳且緩慢,尤其是強度較弱或較不具吸引力的刺激,更難以引起興趣;認知彈性差,對偶發事件或日常問題處理能力弱;學習策略運用能力弱,受限於心智能力缺損,對複雜學習方式及學習策略有運用上的困難,也較無法組織學習內容;情境類化困難,加上學習經驗貧乏,對類化及遷移能力弱,無法舉一反三;學習動機差,且負向失敗學習經驗較多,易有預期失敗心理及強烈依賴他人。
 
  因此,針對智障生教學須特別強調差異性與個別化,亦即,雖然他們有共同特性,但在教學時學生的個別特質與教育需求才是第一考量。設計適合的教學內容與活動,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,才能真正幫助智障生有效學習。

  由智障生的性別教育策略
 
  國內學者(林美和,一九九一)認為,智障者生理發展成熟時間雖晚於一般人,但其成熟度卻與一般人十分相近,但因認知困難限制了智障生接收正確性別知識的管道與機會,以至於容易對性別相關行為的態度、知識可能出現較不適宜的反應,使得他們在面對性別的需求和刺激時更加脆弱,甚至無法懂得保護自己。
 
  國內對智障者性別教育之教學原則與策略,有以下論點:
 
  一、教導具體而正確的知識,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,善用教室的教學情境,運用相關資源以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(張昇鵬,一九八七)。

  二、由淺而深配合其他學科一同進行,配合學生的理解程度與能力給予個別化教學內容與方式,善加利用不同的教學活動與教學媒材,例如:分組教學、角色扮演、遊戲活動、視聽媒體教學等;同時教師與家長應該抱持正確而自然的態度,切勿用隱晦不明與曖昧的態度;家長在家也應與學校配合,給予正確的性別教育觀念(鈕文英,一九八九)。
 
  三、善用機會教育,視學生認知層次加強相關知識,同時著重生理與心理兩方面的教育內容與需求,並邀請家長參與,讓教學更有效果。
 
  四、運用多元化的評量方式,例如:學習活動單、回饋單等,引導學生表達心中的想法,並善用增強策略提升學習效果,多給予社會性增強之鼓勵與肯定,接納學生的看法與意見(黃榮真、洪美連,二○○五)。
 
  藉由環境的學習、塑造和刺激,培養適切的性別教育相關態度與行為,則性別教育的教學成效,有助於智障者減少不適當的行為表現(杜政治,二○○○)。教師除善用自然情境教學法,也應視學生個別程度給予適切的教學內容,唯內容須明確易懂、具體陳述、標準一致。
 
  在傳授智障生性別教育過程中,教師扮演著重要角色,除了教師的力量外,學校更應重視相關資源的結合並提供完善支援,以期在親師生的相互合作學習下,讓智障生獲得適切的性別教育發展。


 


▒ 轉貼文章 - 取自 國語日報特教版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imei2 的頭像
    limei2

    蟹之居(天使的悲歌)

    limei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