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照顧你的靜脈導管 2007-03-30 Port-A-cath 簡介 Port-A(a portal and a catheter)俗稱人工血管,有一個注射入口和一條含鎖扣的導管(圖一),管子長約70公分,經由上腔靜脈通到右心房上方。注射區植入鎖骨下胸腔壁的皮下,因此不會干擾正常生活,外觀看起來就像拾圓硬幣般突起(圖二)。裝置Port-A需在手術室全身麻醉下進行,術後會照X光以確定位置是否合適。 圖一 Port-A 圖二 植入Port-A後之外觀 如何使用Port-A-cath Port-A的設計是要免除重覆由周邊血管扎針的痛苦,因此可以用來抽血、給小量藥物或點滴注射,原則上會由醫護人員來執行所有的措施,各醫院的換藥流程可能略有不同,請向您的護理人員詢問詳細的換藥程序。以下簡述執行的過程: 一、消毒:醫護人員會戴上無菌手套,使用酒精棉棒及優碘棉棒先在注射區由內而外環狀消毒。這個動作會重覆3次,稱做『三消』。 二、扎針:扎針時可以深呼吸做準備。醫護人員會以專用蝴蝶針(圖三)連接含抗凝劑(Heparin)的生理食鹽水針管,將蝴蝶針扎入Port-A注射區(圖四),注射少量後反抽,以確定是否回血(回血表示Port-A導管是通暢的)。接著更換針管進行抽血或給藥(圖五)。最後再以含抗凝劑(Heparin)的生理食鹽水針管沖洗後才拔針。住院期間,留置的蝴蝶針及紗布會定期消毒、更換。 圖三 蝴蝶針 圖四 扎針 圖五 抽血 三、覆蓋紗布:扎針或拔針後,以優碘棉棒再消毒傷口,覆蓋紗布貼牢(圖六、七)。 圖六 覆蓋紗布 圖七 覆蓋紗布 Port-A-cath的注意事項 一、Port-A每4-6週需以含抗凝劑(Heparin)的生理食鹽水沖洗一次,以避免導管凝血阻塞無法使用。 二、若扎針反抽未回血,此時可以將Port-A那一側的手臂抬高、變換姿勢、握拳等,醫師會評估Port-A導管是否順暢,並決定是否再用抗凝劑沖洗一次,確認Port-A通暢之後才會由Port-A給藥。 三、注射區大約可穿刺2000次,若不再使用,可以局部麻醉的方式由外科醫師取出。 四、病人應注意注射區是否有紅腫、疼痛、分泌物或液體滲出物,注射時是否有胸悶、胸痛、頭暈或想吐等症狀,若有上述症狀,應隨時告知醫護人員。 五、除了應避免劇烈碰撞、過度抬舉手臂外,Port-A並不影響日常生活,病人可以游泳或輕微運動。 Hickman Catheter簡介 Hickman Catheter是一種外露式的導管,導管的一端由頭靜脈至上腔靜脈進入右心房,另一端則由右鎖骨經皮下由皮膚出口(靠近乳頭與胸部中線之間)。依照治療需求的不同,導管開口端可能會有1到3條分支導管,可以用來抽血、給藥、輸液等(圖八)。裝置Hickman Catheter需局部麻醉,術後會照X光以確定位置是否合適。 圖八 Hickman Catheter 如何使用Hickman Catheter 皮膚出口處及導管出口處會以紗布及人工薄膜(即OP site,透明防水黏貼膠膜)覆蓋,避免感染,注射帽會定期更換、消毒。抽血或給藥完畢前後,均要以含抗凝劑(Heparin)的生理食鹽水針管沖洗管壁。 Hickman Catheter的自我照顧 住院期間,護理人員會定期消毒、換藥、沖洗導管,出院回家後,病人需定期換藥,方法大致如下(各醫院的換藥流程可能略有不同,請向您的護理人員詢問詳細的換藥程序): 一、洗淨雙手,將Hickman Catheter皮膚出口處及導管出口處的人工薄膜、紗布取下,觀察傷口有無紅腫、分泌物、疼痛等現象。 二、消毒Hickman Catheter皮膚出口處:換藥者再洗一次手,取酒精棉棒以皮膚出口處為中心,由內而外環狀消毒,直徑約5公分,待數秒後再取優碘棉棒由內而外環狀消毒(圖九)。 圖九 消毒Hickman Catheter皮膚出口處 三、消毒Hickman Catheter皮膚出口處的導管:取酒精棉棒以皮膚出口處為中心,由近出口處向遠端環狀消毒約2-5公分。 四、 覆蓋上無菌的紗布,再用紗布或人工薄膜貼上(圖十、十一) 圖十 覆蓋無菌紗布 圖十一 換藥完畢 五、沖洗導管。每星期可能需要返院以含抗凝劑(Heparin)的生理食鹽水針管沖洗管壁,同時並更換注射帽。(各醫院的流程與常規不同,請向您的護理人員詢問詳細的返診沖洗時間)。 Hickman Catheter的注意事項 Hickman Catheter在皮膚出口處有Dacron裝置,具有固定作用,外力不易拉扯脫落,導管附有塑膠管夾,需夾在clamp(圖十一)的位置。常出現的合併症包括感染、導管脫落等,病人應注意皮膚出口處是否有紅腫、疼痛、分泌物或發燒等症狀,導管是否破裂或脫落等,若有上述症狀,應隨時告知醫護人員。日常生活應準備換藥的物品,人工薄膜是防水的,所以傷口貼上人工薄膜後,可以游泳、洗澡、淋浴,但應避免浸泡,沐浴後或有分泌物及汗濕的情形,應立即換藥,避免導管浸潤。Hickman Catheter可以維持1-2年以上,若不再使用,可以由醫師取出。 PICC line簡介 PICC line(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)即周邊靜脈置入中心導管,是一條長且柔軟有彈性的導管,由肘窩附近較大的周邊靜脈穿刺進入,導管的頂端放到鎖骨下靜脈或上腔靜脈內,外露導管通常會反折成『S』形,需貼好以防止導管異位(圖十二)。 圖十二 PICC line外觀 裝置PICC line 需由受過訓練的醫師或護理人員執行,過程採局部麻醉,將病人的手臂清潔、消毒後,以無菌技術置入導管,約需費時40分鐘至1小時,置入後會照X光以確定位置是否合適。 如何使用PICC line 導管入口處會以紗布及人工薄膜(即OP site,透明防水黏貼膠膜)覆蓋,避免感染,注射帽會定期更換、消毒。PICC line裝置初期,上臂可能會有輕微腫脹的現象,可以做輕微的上肢運動,或每天4次溫熱敷20分鐘,以減緩不適。抽血或給藥完畢前後,均要以含抗凝劑(Heparin)的生理食鹽水針管沖洗管壁。 PICC line的自我照顧 住院期間,護理人員會定期消毒、換藥、沖洗導管,出院回家後,病人需定期換藥,方法大致如下(各醫院的換藥流程可能略有不同,請向您的護理人員詢問詳細的換藥程序): 一、洗淨雙手,將舊的人工薄膜、紗布取下,觀察傷口有無紅腫、分泌物、疼痛等現象。 二、換藥者再洗一次手,取酒精棉棒以導管插入處為中心,由內而外環狀消毒,待數秒後再取優碘棉棒由內而外環狀消毒。 三、注射帽也須消毒。 四、覆蓋上無菌的紗布,再用人工薄膜貼上。 五、沖洗導管。每星期可能需要返院以含抗凝劑(Heparin)的生理食鹽水針管沖洗管壁(各醫院的流程與常規不 同,請向您的護理人員詢問詳細的返診沖洗時間)。 PICC line的注意事項 PICC line的導管入口處在皮膚表面,年紀小的病童回家後不容易照顧,所以青少年的病童才會建議裝置。常出現的合併症包括感染、出血、導管脫落等,病人應注意導管的皮膚出口處是否有紅腫、疼痛、分泌物或發燒等症狀,導管是否破裂或脫落等,若有上述症狀,應隨時告知醫護人員。日常生活需注意避免游泳、劇烈運動,避免浸潤導管入口。人工薄膜是防水的,所以傷口貼上人工薄膜後,可以安心洗澡。PICC line可以維持約3-6個月,若不再使用,可以由醫護人員取出。 本手冊所列圖片感謝台大醫院曾紀瑩督導、胡麗敏護理長、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化療室提供,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病童協助拍攝。
▒ 資料來源:轉貼自 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
|
公告版位
- May 07 Wed 2008 16:19
*如何照顧你的靜脈導管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