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張彩倫  實習教師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98.01.04

 

       每回在上課或代課時,我常在幾個班級中遇到同一種狀況,總是會有那麼一兩個孩子是被全班孤立的。這一回,在低年級代課時,我又遇到了一名眼睛像是沒有裝開關的水龍頭、一遇到事情無法解決就會汪汪落淚的小男生…,一個上午他可以因為不同的事情哭鬧個兩三回,讓我對他那雙大眼睛印象深刻…。

 

       話說那一天,我在低年級代課,一個上午也才四節課,這個小鬼一個上午大概就哭了三次吧!第一次是下課時他因為在教室追跑被同學告狀而哭了。第二次是上課時隔壁的女同學打他,他不高興的舉發女同學的罪行,豆大的眼淚霎那間奪眶而出。第三次是在課堂上,要黏通知單到聯絡簿上時,他因為借不到膠水而哭了,而且是非常誇大的哭了,哭哭啼啼的訴說自己借不到膠水的委屈。有時候上課就因為他而中斷了,我先告訴他哭著講話是說不清楚的,請他把眼淚擦乾、收拾好情緒後再舉手說,安撫好他的情緒,當然也要顧及同學對他的觀感,處理與事件有關的人物,我試著不讓他的情緒成為焦點,避免加深同學對他的負面觀感,下課後也把他找來聊,告訴他像這樣一遇到事情就哭,是交不到好朋友的。

 

       同樣地,在三年級也有一個人際關係不佳的小男生,本身有過動症狀,也在持續用藥,同學倒不是因為他是過動兒才不喜歡他,而是因為他平時很喜歡捉弄同學,但又不知道如何拿捏準度,常常玩笑開得過火,鬧得同學發火,而不喜歡跟他玩。雖然有時候他的無厘頭式搞笑看起來很有趣,但漸漸地班上朋友就少了。儘管他常捉弄同學是出於好玩,不過也多少顯露出他因交不到朋友而產生的自卑心理,是多於捉弄人的有趣心態。

 

       四年級的友情,更是延續三年級整學年的相處情形與模式而來的,人際關係較差的往往是外型較胖,或是說話不得體、容易冒犯別人、講話讓人聽了不舒服的同學。還有一類是遇到事情就會把過錯推到別人身上,馬上跑來告狀的同學,這也是班上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人物。這樣的孩子,下課或遊戲時間是孤單的,最好的朋友是不會和他對立的老師。

 

       高年級的孩子,對於不受歡迎的同學,情緒反應更為直接了,不僅會直接說出討厭的感受,還會有具體行動。五年級的孩子經過中年級兩年的相處,分班時以耳傳耳,就知道彼此的習性與學習狀況。生活習慣較差的孩子,常會被排斥,無法融入團體生活。學習低成就的孩子,若是社交技巧也差,這對於他在學校的學習狀況就更為雪上加霜了。因為到了高年級,可能已經發生集體排擠的情形,或是有故意捉弄同學的情況。

 

       被孤立的孩子有一些共同的特點,有時候是他們的社交技巧不佳,或是性格偏執、不聽他人意見。有的是生活習慣不佳,讓人無法與他共處。還有的孩子是只把老師當作好朋友,覺得別人都與他針鋒相對,有事就找老師投訴。這些孩子因為種種因素被同學排擠,不僅影響的是人際關係,也連帶影響其學習情緒以及課業表現。排擠情況嚴重的,可以說是班級中的全民公敵,常有分組找不到對象、下課沒有人跟他玩、借東西借不到…等現象。

 

       從低年級到高年級都有這種排擠現象,當然,其來有自,不能完全歸因於任何一方,這似乎是人類群體生活免不了的問題,特別是學校是個小社會的縮影,未來社會更是龍蛇雜處的地方。學習社會化的過程,也在學習如何做人、與人群共處。這些排擠的情況當然不是老師們所樂見的,教育的本質就是期望每個孩子都能在學校快樂學習,不僅是學習知識,也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。老師能夠做的是引導其他同儕看見孩子的長處,但是卻無法永遠陪伴在他身邊。要改善這樣的狀況,需要雙方的改變,當事人要針對自己的缺點做改進,同儕也要試著同理與接納,這樣才有和樂的學習氣氛。因此,老師的引導角色更顯得重要,不僅要做經師,更應做一名人師!

 

 

※ 轉錄自 特教電子報第356期心靈小棧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imei2 的頭像
    limei2

    蟹之居(天使的悲歌)

    limei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